第二课时
教学要点
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背课文
教学内容和过程:
1. 复习巩固
齐背全文,检查上课时学习效果
2. 讨论下列问题
问:第一句“季氏将伐颛臾”交代了什么?
明:交 代了谈话的政治背景
析:孔子时代的鲁国,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,当时,鲁桓公的后代季孙,
孟孙,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,鲁国公室则回趋裒微。
季康子所以要讨伐颛臾,一方面“贪其土地,欲灭而取之”,另一方面也
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、军事上同颛臾成为犄角之势,不利于季氏,这是当时社会背景 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。
当时冉有,季路也在季氏门下,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,冉有、季路
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的老师孔子。
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,听到这个消息,勃然大怒,辟头一句就责怪起冉有来
了“求,无乃尔是过与?”
接着一口气列举了三方面的道理反对讨伐颛臾,(从周朝的礼制和春秋大义来着)。
.孔子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负有责任。
他首先引用周任的话,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,宁可辞去职务,也不应该尸位
素餐,这其实也是孔子自己的主张 。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“无道”,冉有,季路不能 进行有效的阻止,这本身就是错误的,现在这二人不仅认识不到这一点,反而推卸责任,这是孔子不能容忍的。
接着 ,孔子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,教育冉有和季路认识自己的失职。 一是用扶相 应负的责任相比,二是用看守柙和椟的人做比。
最后,孔子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。冉有替季氏开脱,显然是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,但 前面他却说:“吾二臣者皆不欲也” ,孔子憎恨这种口是心非、遮遮掩掩的两面派态度,于是他直接对冉有说:“君子疾夫舍曰‘ 欲之 ’而必为之辞”。接着提出他的政治主张:“有国有家者……既来之,则安之”
3.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,要求背出以下语气:
1.“求,无乃尔是过与”虽属问语,却应当用谴责口吻读,有“唯尔是过”的味道。
2.“子曰”‘求!……要读得恳切。
3.“陈力”二句是从正面说理,要读得铿锵有力。
4.“危而”三句,口气应严厉。
5.“虎兕”三句是第二段的高潮,口气应更严厉。
6.还要注意“也”的语气。
4.课堂练习
书上练习题三
5.小结、扩展
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,写孔子与其第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,其中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,对话中,冉有的观点表达得比教委婉,孔子的观点却颇为鲜明,显得慷慨激昂。
孔子认为财富不均、社会不安是国家之患,主张修文德以德服人,反对谋动干戈进行武力
征伐。不过,孔子的政治主张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社会秩序。
6.布置作业
(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