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成考高起点《语文》模拟试题

发布时间:2016-08-04 00:00:00 编辑:肖兰‍ 手机版

  三、现代文(25分。)

  第11题简答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,完成下面试题。

  文艺是有深度的。这种深度就是通过特定的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精神意蕴。历史上真正的文艺作品,都贯注了深挚的意蕴,透发出浓郁的情感力量与理性深度。这种融合了情怀与精神的深度,在中国古典文艺的境界范畴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述。宗白华先生在论及中国古典意境时曾经说过:“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,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,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。”阐明了艺术意境的创造与深度追求的关系。

  不仅是中国文艺,人类任何文艺都是指向深度的。文艺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集中表现,从主体角度来说。是人类求真与向善本心的凝聚;它从现象上来看,是超越一般功利性的。因此,文艺最高的境界不是指向浅俗的感官愉悦,而是趋于深层的人生感悟与理想境致。清末学者王国维尝云,词以境界为最高,有境界则自成高格。这里所说的境界也就是诗词中的意蕴与创境,毫无疑问.它是一种深度追求。从文化人类学的本质来说,文艺与审美乃是人类超越自身,争取人性解放的创造活动,它强烈地表达出人类在异化世界中对于自身本质的完善,对于特定时代自身困境的思索与解脱。这种人生思考与追求凝成了文艺的深度境界,是文艺作品的灵魂所在,也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作品传承的依据。

  从文艺的接受角度来说,深度是作品的激活之点。列夫·托尔斯泰在其《艺术论》中强调,艺术是作者心灵与情感的表现,要想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,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,那就无法感动别人。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道主义与以情动人的力量,正是贯注着这种深度。我们可以说,作品的深度是作者人格精神所铸就,正是这种深度人格,凝缩了作者的人生感受,使得作者的心灵得以与接受者对话、交流,产生互动的效应,将作品的魅力化为感染人的力量,构成文艺作品的真善美价值。这样的话,文艺就不仅是个人的行为,而具有了与人类同悲欢共命运的境界。文艺从形式上来说,是个人的创作,但是作为一种精神的创造活动,其社会意叉的广泛性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
  文艺作品的深度表现了特定时代人们的理想追求与审美升华。诚如鲁迅先生所言,中国文艺有喜欢“瞒与骗”的恶劣传统,在清末民初文坛,产生了大量的侠义小说与风月小说,侵蚀着国民的精神。这种浅俗无聊自欺欺人的玩意儿,如今又在文艺领域,借助电子传媒,量织着虚幻的生活情境,迷幻着涉世不深的男女,使他(她)们沉溺于风花雪月与剑侠鬼怪一类镜像之中。否定深度,厌弃深度,成为当前文艺的时尚,这实际上是古老国民喜欢“瞒与骗”恶劣心态的沉渣泛起。当前正是需要文艺家扬起思想的风帆,向着深度跋涉的时候,我们的文艺却过早地躲进自欺欺人的幻境中,用阿Q式的自慰来糊弄时代。已经到了不得不对其发出抗争的时候了——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有着追求文艺深度,创造灿烂人文精神传统的民族,是一个产生了屈原、陶渊明、杜甫、关汉卿、曹雪芹和鲁迅等一流文艺家的民族。

  第11题简答 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论证法和__________论证法。(4分)

  第12题简答 第二段中,“这种人生思考与追求”是指什么?(7分)

  第13题简答 第三段中,作者认为“深度是作品的激活之点”是指什么?(7分)

  第14题简答 从第四段看,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?(7分)

  四、文言文(25分。)

  第15题简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,完成下面试题。

  感遇十二首(其七)

  张九龄

  江南有丹橘,经冬犹绿林。

  岂伊地气暖,自有岁寒心。

  可以荐嘉客,奈何阻重深。

  运命唯所遇,循环不可寻。

  徒言树桃李,此木岂无阴?

  第15题简答 诗人首先赞美什么?其用意何在?(4分)

  第16题简答 全诗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?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。(5分)

  第17题简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,完成试题。

  扬子之邻人亡羊,既率其党①,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。杨子曰:“嘻!亡一羊何追者之众?”

  邻人曰:“多歧路。”

  既反问:“获羊乎?”

  曰:“亡之矣。”

  曰:“奚亡之?”

  曰:“歧路之中又有歧焉,吾不知所之,所以反也。”

  杨子戚然变容,不言者移时③,不笑者竞日。门人怪之,请曰:“羊贱畜,又非夫子之有,而损言笑者,何哉?”杨子不答,门人不获所命。

  弟子孟孙阳出,以告心都子。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,而问曰:“昔有昆弟三人,游齐鲁之间,同师而学,进仁义之道而归。其父曰:‘仁义之道若何?’伯曰:‘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。’仲曰: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。’叔曰:‘仁义使我身名并全。’彼三术相反,而同出于儒。孰是孰非邪?”

  杨子曰:“人有滨河而居者,习于水,勇于泅,操舟鬻渡,利供百口。裹粮就学者成徒,而溺死者几半。本学泅,不学溺,而利害如此。若以为孰是孰非?”

  心都子嘿然而出。孟孙阳让之曰:“何吾子问之迂,夫子答之僻?吾惑愈甚。”

  心都子曰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学非本不同,非本不一,而末异若是。惟归同反一,为亡得丧。子长先生之门,习先生之道,而不达先生之况也,哀哉!”

  【注】①党:家人、亲戚。②竖:年轻的仆人。③移时:半晌。

  第17题简答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6分)

  答:

  第18题简答 杨子回答心都子的一番话,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?(4分)

  第19题简答 《歧路亡羊》这篇寓言的主旨是什么?(6分)

  五、作文(60分。)

  第20题简答 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:一是社会的责任,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,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;二是个人的责任,为社会做点什么,为他人做点什么,为自己做点什么。人之所以称之为人,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,就是烙上了“社会”的烙印,是社会中的人,这个“人”对社会、对人生、对他人都有责任。

  根据所给材料,自选角度,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,600字以上。

下页更精彩:首页 上一页 1 2
本文已影响1231
+1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