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阅读下面的文章,完成11--15题。(25分)
松 明
陆蠡
没有人伴我,我乃不得不踽踽踯躅在这寂寞的山中。
没有月的夜,没有星;没有光,也没有影。
没有人家的灯火,没有犬吠的声音。这里是这样的幽僻,我也暗暗吃惊了。怎样地我游山玩水竟会忘了日暮,我来时是坦荡的平途,怎样会来到这崎岖的山路?
耳边好像听见有人在轻语:“哈哈!你迷了路了。你迷失在黑暗中了。”
“不,我没有迷路,只是不知不觉间路走得远了。去路是在我的前面,归路是在我的后面,我是在去路和归路的中间,我没有迷路。”
耳边是调侃的揶揄。
我着恼了。我厉声叱逐这不可见的精灵,他们高笑着去远了。
萤火在我的面前飞舞,但我折了松枝把它们驱散。小虫,谁信你们会作引路的明灯?
我于是倾听淙淙的涧泉的声音。水应该从高处来,流向低处去。这便是说应该从山上来,流向山下去。于是我便知道了我是出山还是入山。
但是这山间好像没有流泉。即使有,也流得不响。因为我耳朵听不到泉涧的声音。
于是我又去抚摸树枝的表皮。粗而干燥的应是向阳,细软而潮润的应是背阴,这样我便可以辨出这边是南,那边是北。又一边是西,另一边是东方。
但是我已经走入了蓊密的森林里。这里终年不见阳光,我便更也无法区辨树木的向阳与否。
我真也迷惑了。我难道要在山间过夜,而备受这刁顽的精灵的揶揄。也许有野兽来跑近
我,将它冰冷的鼻放在我的身上,而我感到恶心与腥腻?
我终于起来,分开野草,拿我手里的铁杖敲打一块坚硬的石。一个火星迸发出来。我于是大喜,继续用杖敲打这坚石,让星火落在揉细的干枯的树叶上。于是发出一缕的烟,于是延烧到小撮的树叶,发出暗红的光。我又从松枝上折得松明,把它燃点起来,于是便有照着整个森林的红光。
我凯旋似的执着松明大踏步归来。我自己取得了引路的灯火。这光照着山谷,照着森林,照着自己。
脑后,我隐隐听到山中精灵的低低的啜泣声。
11.“山中精灵”贯穿文章始终,它对表现文章主旨起了什么作用?(5分)
答:(1)“山中精灵”的出现,给“我”走出山谷增添了精神障碍。(2)“山中精灵”反衬了“我”的坚定和勇敢。
12.根据文意,概括回答“我真也迷惑了”的原因。(5分)
答:想方设法也找不到引路的标志。
13.“我”从“迷惑”到能够“大踏步归来”,说明了什么道理?(5分)
答:要把希望寄托于自身,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环境、创造光明。
14.本文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?(6分)
答:文中散句与排比句结合,长句与短句结合,形成节奏感和运动感。
15.概括回答文中的“我”是怎样一个人?(4分)
答:“我”可以理解为一个在黑暗艰险的环境中不屈奋斗的探索者。
四、阅读下面文言文,完成16一18题。(25分)
鲁施氏有二子,其一好学,其一好兵。好学者以术干齐侯,齐侯纳之,以为诸公子之傅。好兵者之楚,以法干楚王,楚王悦之,以为军正。禄富其家,爵荣其亲。施氏之邻人孟氏,同有二子,所业亦同,而窘于贫。羡施氏之有,因从请进趋之方。二子以实告孟氏。孟氏之一子之秦,以术干秦王。秦王日: “当今诸侯力争,所务兵食而已。若用仁义治吾国,是灭亡之道。”遂宫而放之。其一子之卫,以法干卫侯。卫侯日:“吾弱国也,而摄乎大国之间。大国吾事之,小国吾抚之,是求安之道。若赖兵权,灭亡可待矣。若全而归之,适于他国,为吾之患不轻矣。”遂刖之,而还诸鲁。既反,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。施氏日:“凡得时者昌,失时者亡。子道与吾同,而功与吾异,失时者也,非行之谬也。且天下理无常是,事无常非。
先日所用,今或弃之;今之所弃,后或用之。此用与不用,无定是非也。投隙抵时,应事无方,属乎智。智苟不足,使若博如孔丘,术如吕尚,焉往而不穷哉?”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,日:“吾知之矣,子勿重言!”
(节选自《列子·说符》)
16.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。(5分)
答:抓住机会,投合时宜,应付事物,不拘泥于固定的方法,这要凭借才智。
17.施家和孟家的儿子从政的结果有什么不同?(6分)
答:施家的儿子:禄富其家,爵荣其亲。孟家的儿子:一个被“宫而放之”,另一个被“刖之”。
18.“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”,是因为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:(5分)
参考答案:问题还是由于自己才智不够,不能做到与时俱进、因势利导。
阅读下面两首诗,完成19—20题。
于长安归还扬州,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
江总①
心逐南云逝,形随北雁来。
故乡篱下菊,今日几花开?
【注】①江总:南朝陈诗人陈亡,江总入长安,仕隋朝,后辞官南归,这首诗即写于南归途中。
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
岑参①
强欲登高去,无人送酒来。
遥怜故园菊,应傍战场开。
【注】①岑参:盛唐边塞诗人。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唐军未收复长安时。
19.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?(4分)
答:(1)都写了故乡的菊花。(2)都写了重阳佳节的思乡之情。(3)押相同的韵。(4)都是五言诗。
20.这两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怀有什么不同?(5分)
答:.江诗:(1)表现了作者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。(2)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。
岑诗:(1)表现了作者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惜之情。(2)表现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。
五、作文(60分)
21.阅读下面的材料,按要求作文。
下面是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主教的墓志铭:
我年少时,意气风发,踌躇满志,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,当我年事渐长,阅历增多,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,于是缩小了范围,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。
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。
接着,我步入了中年,无奈之余,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。但天不遂人愿,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。
当我垂垂老矣,我终于顿悟了一件事:我应该先改变自己,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。
若我能先做家人的榜样,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,再后来,我甚至可能改变整个世界,谁知道呢?
请以“目标”为话题,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。
要求:题目自拟,立意自定,文体自选(诗歌除外)。
参考答案: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