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改革后的备考调整方向指导

发布时间:2016-05-05 00:00:00 编辑:志斌 手机版

  经过了新SAT考试后,长久以来的各种猜测终于尘埃落定了。改革后的SAT有了哪些变动?又给之后的备考带来什么新启示呢?接下来,小编给大家简单总结了一下。

SAT改革

  小编执教SAT全部科目,因而对整个SAT考试有全面的了解。她详细比较了改革前后的SAT考试变化,发觉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三点观念:1.不要再仰赖于原先的强势单项了;2.提前了解当地文化;3.把一部分理性解题思维转化为感性。

  关于第一点,主要体现在数学科目上。中国学生“数学好”是公认的。把之前从初等代数、几何一直考到高等代数的内容,减少到最多只是初等代数的内容(相当于中国初二的数学程度),让中国学生没有一枝独秀的机会。其实小站教育的很多报班学员也都基本不选择数学课,认为自己在课下就能解决,而现在数学整体难度降低,数学将占据更少时间,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相对优势失去了。

  另外,“背单词”、“考语法”也一直是中国学生的强项。在冷僻英语单词面前,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出生的学生,一视同仁,都不懂。能背的中国学生自然占优。不考背单词和语法,中国学生的优势也就没有了。

  关于第二点,从前中国考生总是认为了解当地文化是留学以后的事情了,但现在他们不得不将这份准备提前。改革后的SAT考试更注重与美国高中课程接轨,也切入了更多当地文化历史方面的阅读和判断。在这种情况下,光凭“考试技巧”来攻克就有点犯难了。中国学生的欧美文化背景缺失,考纯美式的政治和历史,让中国学生难以应付。正如美国的学生不会对“十三五”、“两会”等中国的政治体制熟悉一样,中国学生也不会系统学习“独立宣言”、“人权法案”这样的美国历史、政治。

  SAT官方负责人也直言不讳地表示,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目标,就是让那些在应试技巧培训上高投入的考生占不到便宜,使考分尽可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识积累。

  最后关于削弱一部分理性思维,加强感性思维的说法,有些学生或许不理解。吴老师的很多学生也直接问她:“考试不就该越理性越好吗?”其实不然。改革后的SAT对鉴赏能力有更高要求,不能仅从字面去了解文章意图,而是要切入推测、理解,从更深层面明白文章的暗含意思。这就很难用理性解题方法去解决,而需要考生对文字有一定的敏感度,平常增加文学读物的阅读量。

  而且中国学生最弱的项目是英语写作,大部分在中国受教育的人都不擅长用英语写作。现在的SAT写作考的是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,这种考试不再考察简单的议论文,给观点举例子就能拿高分,而是要真实体现考生对一件事物的感性想法。

  SAT课程已经在考试改革前后经过了多次调整,目前结合考生反馈已经磨合得差不多了。而自己DIY备考的考生们,也必须时刻留意考试动向,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备考计划进行变更。

本文已影响84
+1
0